中国塑料机械工业经过“十五”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产业规模扩大,连续八年主要经济指标逐年递增,其发展速度与主要经济指标在机械工业所辖的194个行业中名列前茅。目前中国塑料机械制造企业已达400多家,大、中型企业约200家左右,上规模的骨干企业15家左右。塑料机械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塑料机械年制造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国内市场需求持续看涨“十五”期间,随着石油化工产品的发展、塑料制品的增加,塑料机械到达“黄金”时代。
目前中国塑机制造企业的机械加工设备多数采用通用机床加工塑机零部件,效率低,质量不稳定。
近几年,我国对塑料机械需求量的年均增长率都保持在6%以上,预计至2010年其销售额可达到145亿元。也就是说,我国塑机行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高、性能好、价格相对适中的机型,如特大型、精密、专用注塑机,低温、大功率型单螺杆挤出机,用于生产高阻渗性和耐热性包装材料的多层共挤吹塑机等,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这几年注塑机推陈出新发展较快,除了大型机、精密机,一般规格的注塑机已供大于求,但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注塑机的市场需求却逐渐增长。这类产品主打市场是电子通讯、音像、家电、汽车等,加工条件要求较高,对注塑机的精密度要求也较高,这些产业均为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段时间内,国产挤出机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是粗制滥造和价格战影响了塑机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也阻碍了塑料加工业的发展。
雄县塑料企业难解污染问题
4月5日,距离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天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炒房团逐渐退去,雄县县城似乎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静。不过雄县人都知道,更大的变化或许还在后面。
在雄县的产业结构中,塑料制品是一大支柱,其中的重头是塑料包装产业。雄县的政府网站上介绍,这里与广东奄埠、浙江龙港并称全国三大塑料软包装基地。但成为特区以后,还能不能继续靠塑料吃饭,雄县人还不知道。
北方最大的塑料基地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提供的一份资料,雄县是国内塑料包装印刷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塑料基地,形成了塑料包装、纸包装、人造革包装三大包装产品、平凸凹丝四大印刷技术和五大生产区域的产业格局,2016年全县包装印刷业年产值达52亿元,有企业近4000家,从业人员20000人,每年消耗塑料原料60万吨。
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污染
雄县现有塑料企业的污染问题很难短时间解决。塑料企业生产中会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种物质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将PM2.5吸附在周围。2015以来,华北平原每逢重污染预警,雄县的塑料企业便被勒令停工。
在环保压力下,雄县塑料人心中隐隐有了一种共识:“中央规划雄安新区,不会让污染企业继续存在。”
2015年以来,雄县环保局网站上公布的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中可以发现,已经很少再有塑料包装生产企业获得审批。雄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解释为两个原因,一是塑料企业污染严重,另一个原因则是市场已经饱和了。
“塑料人”的选择题
徐岩家门口,贴着一张用红纸写的招聘启事,招聘的工种包括制袋工、覆膜工和学徒工,这张招聘启事的下面,还覆盖了几层红纸,徐岩说招聘是长期的,但是现在一直招不上工人,“对塑料包装生产企业而言,现在是僧多粥少,僧是企业,粥是工人。”
19岁的李强(化名)就是徐岩口中的“粥”,作为一名塑料包装企业的凹印程序的学徒工,他一个月的收入是2500元。相比于当老板的“塑三代”徐岩,身在生产车间的李强对于塑料产业的污染更有“切肤之痛”。“生产塑料包装需要给塑料加热,一加热味道直接就出来了,还有油墨、溶剂的味道,不做任何防护就吸进去是根本受不了的。”李强觉得每天最幸福的时间,就是走出工厂能够呼吸上几口新鲜空气。
雄安新区的消息让李强感到焦虑,一旦这些塑料包装企业没有了,或者让他离开雄县,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